銅手爐又稱“袖爐”、“手熏”、“火籠”,是舊時宮廷乃至民間普遍使用的掌中取暖工具?!掇o海》中解釋說:“冬天暖手的小爐,多為銅制。”隨著時代的發(fā)展變遷,銅手爐已退出生活的舞臺,逐漸被人遺忘。但自上個世紀90年代初開始,銅手爐開始在書刊雜志和拍賣場上頻頻亮相,它豐富奇異的造型,精湛華美的工藝引起了人們的注意。
銅手爐價格
因為銅手爐年代久遠,所以它的價格也是比較昂貴的,它的價格一般都是在6000以上,因其規(guī)格不一樣,價格也會因此而增加。
銅手爐怎么用
1.先打開通風的上蓋(就是外殼的一個上蓋),這個時候可以看到里面有個爐頭。
2.取出爐頭,那個爐頭內(nèi)有觸媒,取出來以后準備第三步。
3.配套送的小油壺取出來,將燃料倒進那個小油壺內(nèi)。
4.將小油壺的油通過油嘴倒入爐身內(nèi)(就是取出爐頭以后,那個充滿棉花的就是爐身)
5.這個時候?qū)t頭蓋回去,倒置保證沒有油漏出來,就可以使用火機點爐頭的觸媒了,大概點幾秒鐘,觸媒就會被點著。
銅手爐鑒定
看銅手爐名款
明清時期銅手爐的名款,主要是這幾個名匠:“張鳴岐制”“潘鳳祥制”“胡文明造”。字款大多在爐底正中處,鏨刻而成。字體是陰刻小篆體,真品字體,遒勁自然,圓滑灑脫,刻工顯得游刃有余。仿品字體刻板,粗糙,僵呆,淺浮,疲軟。
就如“張鳴岐制”字款的銅手爐較常見,可見張鳴岐的名頭,比其他人的名頭響亮。
張鳴岐是明代晚期,浙江嘉興人。他制作銅爐可與當時時大彬的紫砂壺媲美,當時就有“大彬壺,鳴岐爐”的美譽。張鳴岐制作銅手爐,材質(zhì)用的是水磨紅銅,銅質(zhì)純凈,塑性好。張鳴岐制做銅手爐,用錘打工藝,捶打而成,手工打磨的不亞于機械拋光,用手摸之,使人感到細膩,滋潤有玉質(zhì)感。他制作的銅爐,胎體厚重,上手有明顯的壓手感,可爐蓋又特別的薄,爐蓋和爐身嚴絲合縫,天然自成。爐蓋上的鏨刻工藝,非常精致,鏨刻的紋飾精美細膩,美侖美奐,是難得一求的稀世珍品。
聲明:以上文章或轉(zhuǎn)稿中文字或圖片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作者在及時聯(lián)系本站,我們會盡快和您對接處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