設計師說每個名族都有自己的特色,從設計角度他欣賞日本的觀點。日本早期接觸西方文化,有自己在唐代引進東方文化,日本融合成自己獨有的文化,設計師認為這種方式很適合現在的我們。:從改革開放到現在,我們一直在抄襲,拿來主義,沒有自己創(chuàng)新的設計,我們有這么多的歷史底蘊,有這么多老一輩文化人,我覺得我們的設計力量是源源不斷的。第二:西方文化也在影響著我們,我們也在影響世界,將來就是地球村,所以我們要創(chuàng)新,要融合,要有自己要傳承的設計,有請我們的嘉賓頤美國際設計總監(jiān)-徐能增。
您是在01年來的北京入了室內設計這一行,您說您當時只是把它當成一個謀生的工作,并無多少熱愛,這個心態(tài)從什么時候開始改變了呢?
從2003年吧,非典那一年。經過幾年的設計,特別是在做好工地后客戶給自己的認可,自己很有成就感和滿足感。那一年是家裝公司從東直門分部調到麗澤橋分部后,我們的經理特別有能力,公司實行的是淘汰制,逼得你要進步,那個時候公司整個裝飾環(huán)境還不錯,覺得留下來的我們都是“精英”,從那個時候心態(tài)開始改變,對這個行業(yè)就開始認可了。
設計師是需要創(chuàng)意的工作,要多看、多聽,閉門造車是做不出來好項目的,您從12年經常去游學,給自己深的體會是什么呢?
印象都挺深刻,首先是去的意大利、法國等歐洲,特別是一些廠家的設計和環(huán)境。整個國民的素質都不一樣。當然我也知道我們是發(fā)展中離他們還有些距離。但是從設計角度看是精致的唯美的,能引領世界設計潮流的,無論從建筑本身到家具制品還有服裝都做的很藝術。后來去日本學習之后,發(fā)現他們的設計跟自己的文化融合的特別好,基于現在中國的發(fā)展狀況,日本從設計角度看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。
您說您非常欣賞日本的設計觀點,是因為他們的建筑和自己的文化融合,有獨有的特色,您覺得中國的設計師該怎么去擁有自己的特色呢?
中國設計師應該學習日本的“匠人”精神和融合概念。我們祖國有幾千年的文化,這么深厚,又有改革開放這么多年經驗,要精致的設計,不是模仿,不是制造,要智造。很高興在米蘭家具展這幾次有中國設計師的作品,在設計著、前進著。
您覺得國外設計師哪些觀念是值得我們國內設計師去學習的呢?
其實不管哪個地方的東西,都有自己的優(yōu)點,那就都有我們要去學習的地方,這并不是自謙,而是我做設計師這么多年,所看到的都是這樣的,當然還有對自己理論支持觀點的堅持,這些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。
好像提到工業(yè)風我就想到不加修飾的頂和裸露的墻面,見到很多項目都做的太刻意,但是在《本末咖啡》中感受到的是舒適、自由、放松,做完這個項目的感悟是什么?
其實咖啡廳是次做,也很感謝客戶對我的信任。我們沒有去追求項目的裸露和原始,我們必須有精致部分,這也是打動客戶的設計理念。這個作品即將呈現,我去過多次現場和客戶一致要求施工精益求精,不滿意不斷的反工,就像我們做個吧臺飾面板,工人直接固定上后刷漆,不行,全部取下,每一款顏色不同在刷好漆后再固定。只有做到每個環(huán)節(jié)要求苛刻才能實現好作品,向工人致敬。
您這套項目里的紅板和綠植是很強烈的對比色,紅色和綠色用不好會顯得很俗,當時為什么會什么會把這兩種顏色用在一起呢,能給我們講講嗎?
在設計色彩中紅配綠是不合的配色。有幾個思路。一是環(huán)境比較黑暗樓梯間比較狹小;二是從一層到二層的距離比較遠,怎么才有視覺沖擊力;三是怎么處理好自然休閑的咖啡環(huán)境,所以就想到綠植配紅色樓梯,這是起初設計的原因,上樓梯后有一面鏡子,在中間樓梯的時候就能考到斜角的LOGO和綠植的反射,這樣就增加了空間感也很好的融合了。
設計師普遍來說都非常忙,設計師在繁忙的工作中往往會忽視家人的感受,您說您太太是影響您的人,能跟我們說說嗎?
我認為愛設計也要愛生活,我是個家庭意識很強的人。周末盡量抽出時間陪孩子陪家人,帶孩子去北京博物館等一些公共地方,從生活中尋找設計源泉,也不忘陪伴教育。我愛人美麗、性格開朗大方,我愛人給了我很多,給我自信給我鼓勵,有了這份愛,設計路上更從容更有序更有意義,也是這份愛不斷的帶給我的客戶,讓我的客戶更和睦更幸福。
時間沉淀下來的除了皺紋,還有對人生歷練的感悟。作為前輩,可以給我們新入行的設計師一些建議嗎?
建議談不上,我覺得可以多交流。新的設計師其實挺難得,因為這個行業(yè)越老越有經驗,積攢客戶越多。我的建議就是作為設計師的前提你得先愛生活、才能做好設計就,還有理論知識比會畫圖更重要,這個理論知識單純指的書面的,還有建筑和藝術領域和其他領域的,設計師必須要懂得多,作為設計師一定學會溝通,這是人和人基本的方式,思維要靈活,可以自己確定一個方向,自己研究、堅持下去,可能會更快的融入這個行業(yè)。(來源:設計本)